汉能:给世界一片阳光
3月的北京,虽然是早春,但是汉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已经感受到春风拂来的阵阵暖意。今年“两会”传递出有关“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政策信息,让李河君对于汉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汉能的企业使命与国家政策方向深深契合。
李河君是新能源革命的积极推动者。作为汉能创始人,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他带领团队专注清洁能源领域,不仅克服多重险阻、建成总装机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还通过全球技术路线并购、研发创新、国产化等路径,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领导者。
每年3月27日,都会让李河君和汉能创业者想起一段难忘岁月。7年前的这一天,金安桥水电站首台机组宣布正式并网发电。这是汉能在波涛汹涌的金沙江上,建成的一座全球最大的民营特大型水电站,也是汉能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创造奇迹的一次见证。
了解李河君的人都知道,能让他多次经历重大逆境、仍然带领企业披荆斩棘、负重前行的动力源除了客家人血脉中的冒险精神和韧性外,更有作为一代中国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梦想作为精神支撑。产业报国、因祖国强大而强大、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一直是汉能倡导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准时代脉搏 谋求发展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能源领域的问题,在总结过去五年成绩、制定2018年工作重点和政策取向上多处着笔,涉及宏观经济、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去产能、降成本、治理污染、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
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行业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空间大,行业增速高。比如,过去十年,中国光伏产业取得蓬勃发展,赢得了全球发展先机及规模和成本优势,也陆续通过商业、民生落地,开始为我国能源转型作出贡献。“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有望增加九倍以上。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未来几年,中国薄膜太阳能制造业将快速发展,形成集群效应。
十九大和今年两会释放的政策信息,对汉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李河君表示,“国运则我运”。汉能将借国家大势,加快薄膜太阳能技术发展,创新与民生相关的太阳能发电产品,深入拓展移动能源产业发展,用最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满足消费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助力国家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汉能作为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源源不断的输出清洁能源产品。以“汉瓦”为例,2017年7月29日,汉能发布薄膜太阳能新产品“汉瓦”。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具备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不仅安装上汉瓦的屋顶更加漂亮,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据估算,这一市场的潜在规模可达到万亿量级。
国家正在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正在不断推进薄膜太阳能国产化和市场培育,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打造薄膜太阳能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
眼下,李河君还带领汉能团队,深耕移动能源领域。汉能不仅实现了薄膜技术和汽车、船舶、自行车、无人飞机等产品的完美结合,还推出了诸如发电纸、发电背包、发电帐篷等民用便携式移动能源系列产品,主打的发电瓦、发电墙和发电公路等基础应用更是大量出现在各个城市。拓展薄膜太阳能技术在“住与行”领域的应用范围。
执着发展新能源 书写传奇
回望汉能20多年发展之路,李河君认为自己20年来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发展新能源,从水电到风电到薄膜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专一如磐石。虽历经艰辛而无悔。
1994年汉能成立当年,李河君就在家乡广东河源拿到1座350千瓦发电站的控制权,之后2001年又收购了广东东江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2002年,李河君随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开展得“光彩事业”公益行动民营企业家团赴云南考察。当了解到奔涌、咆哮的金沙江、其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7599万千瓦,约占全国的16.7%这些信息之后,认准这就是商机,也是责任,决定开发金沙江水电项目。当年7月他就与云南省政府签约,决定在这里兴建6座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总投资约750亿元。
从2002年至2011年,历时十年,耗资超过两百亿元人民币,李河君带领近万人的施工管理团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中国云南金沙江,一锹土一锹土开始建设水电站。然而,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开发这种特大型水电项目,当时的政策阻碍、资金阻碍、自然条件阻碍一波三折,接踵而至。
“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汉能把前些年建设的、效益好的优质电站一个一个地出售,其中最可惜的是青海尼那水电站,汉能在2003年以12亿元收购,当时已并网发电。在最困难的时候,汉能将多年积攒下来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了进去。”李河君回忆当年建设金安桥水电站遭遇的困难,最后仅仅保住了一个项目,就是金安桥水电站。这个总装机300万千瓦的水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之一,其装机规模比中国葛洲坝水电站大10%。这是李河君写的第一个传奇。
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之时,汉能已开始启动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进军当时不被业内看好的薄膜太阳能行业。当时,世界范围内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几乎都是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支持的,由于薄膜太阳能没有形成产业化,因此在产品成本上要远远高于晶硅类太阳能发电产品。
自2009年进军薄膜太阳能领域,汉能先后并购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GSE及Alta Devices四家技术领先的海外公司,使汉能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全产业链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之一,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这是李河君书写的第二个传奇。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汉能曾遭遇一次重大劫难。2015年5月20日,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持续上涨、李河君个人财富一度成为内地新首富后不到两个月,突然遭到恶意做空,短短20分钟,股价断崖式下跌,超过1400亿港元市值顿时蒸发,随之而来的是公司持续超过两年被强制停牌。
在汉能薄膜发电两年多时间停牌期间,李河君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带领汉能不断反思,并把工作重心放到应用产品的开发和市场上来,放在夯实企业内部管理上来。先后开展了“五大变革”,构建“十二大核心能力体系”,以及设置“八大竞争壁垒”。通过反思汉能自身存在的不足、短板和问题,逐一给出系统变革方案。
李河君曾调侃自己,“当年做金安桥水电站,全中国都笑话我们;后来做薄膜太阳能,全世界都笑话我们。”汉能在20多年成长过程当中,一直是在质疑声中成长,从做金安桥到做薄膜,所有人都反对。但是他说,“如果我知道这个事是正确的话,我就会努力去做,不管别人怎么看。”
持续科技创新 给世界一片阳光
?去年11月,汉能集团凭借五大案例斩获科睿奖(Creative Awards)五个“产品科技创新类金奖”,李河君获评科睿奖“年度创新人物”。
汉能向科睿奖评审组共申报了五个案例,分别是汉能&奥迪战略合作太阳能车顶解决方案、汉能&摩拜单车合作太阳能解决方案、汉能汉瓦、汉能便携式薄膜太阳能发电纸和汉能便携式薄膜太阳能发电书包。这五个案例是汉能不断创新薄膜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发挥薄膜技术和产品特性的代表性案例。
汉能在2012年到2013年,通过四次国际并购拿到的四家公司均是全球领先的薄膜技术公司,各家之间在产业链上的彼此互补。通过这四次海外并购,实现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通过成功的全球技术整合与自主研发,拥有了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装备产线技术研发及交付能力、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能力,以及多样化的薄膜太阳能产品开发和移动能源解决方案交付能力。
2014年,李河君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移动能源”的概念。他认为,薄膜发电就像人造叶绿素,人类可以像绿色植物一样通过薄膜直接利用阳光。而薄膜发电则是一场不亚于互联网的、人类能源利用的革命,薄膜发电技术的发展,就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一样,使人类进入了移动能源时代。
2015年开始,汉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00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60%。为了快速推进实现产业化,汉能先后在北京、四川、江苏、美国硅谷、德国、瑞典等地建立了8个研发中心,形成全球联动的技术研发体系,建立起全球协同创新机制。
汉能围绕着住、行两大领域,规划了上百种应用产品,包括建筑建材发电产品、消费类便携发电产品、太阳能汽车车顶解决方案,以及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和卫星应用等特种产品。进入2017年,汉能先与摩拜单车合作,摩拜单车的车筐里装上了汉能薄膜太阳能组件,后又与奥迪签订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将凭借双方技术合力,汉能与奥迪将逐步研发利用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奥迪电动汽车提供主驱动力。
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太阳能是移动的能源,是基础性、系列性颠覆的能源变革:“从天上的卫星、无人机,到地上的小汽车、卡车、共享单车、背包、帐篷、手机、住宅等等,所有这些载体,都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而且可以被存储、被交易、被共享,这才是移动能源时代。”汉能的梦想正是“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新颖、符合需求的清洁能源产品,给世界一片阳光。
【本文属企业供稿,仅传递信息,不代表网易家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