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态度 | 张灿:东方精神
2018年8月10日,网易设计携手荣麟家居共同举办的“2018年新中式研究院”第三站走进成都。本站导师张灿与众好友周炯焱、李天蜀、舒昊 、毛继军等共话“当代生活状态下的设计”。
什么是新中式?新不在形,而在神,做看不见的新中式,做具有东方精神的当代中国设计,这就是新中式。
四川创视达建筑装饰设计创始人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专聘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艺术系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
“我想用东方代替中式来阐述自己的对中式的理解!当下的设计太多的用什么“样式”去指导自己的设计了!但大家要知道“东方”就是方位和地域!“东方”里面有很多和中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角度,哲学态度和人文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式要去‘中式’,当代的设计态度不仅仅是用中式的方式来诠释对在地设计或是东方设计的美。东方的就是国际的。”张灿说道。
新中式里的平衡哲学
“平衡”是张灿对于“东方”的第一层理解,随后他还用“节奏”、“有无”、“渗透”几个关键词,道出了对“东方”更多的诠释。
关于平衡,他以筷子为例,东方的平衡不在正中央,要使一根筷子找到平衡得自己尝试找到平衡的位置,这和中国人处事的原则一样,就是东方平衡的哲学。西方的绘画在构图的平衡和东方绘画构图的平衡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是否能作为设计思维的源泉?也因此,他做了一根筷子“平与衡”的装置去探求和思考东方哲学。
在东、西方设计或绘画中,有“节奏”的不同。中国古画中的山水,与蒙娜丽莎的山水的背景会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由此获得更多设计思考。
无中生有,留白之美
张灿先生提到梁建国老师特别擅长用有和留白的状态做设计,从空间到形式大量的留空都是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做设计,让没有的地方有了东方的“无中生有”,也算是西方建筑理论的“少即是多”,东方设计当中就是“留白”的状态。
做空间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对建筑与自然空间怎么样去渗透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但是往往室内设计师不会停留在这个实质的思考层面,大部分的室内设计师还是从形式与表象找寻“灵感”,如果我们做空间设计的时候,多一些在空间渗透,包括室内、室外如何衔接,它可能会让空间影响到人的行为与生活的研究,那将会更加有在地性,也就更加有方位与地域!
东方的,便是国际化的
当下处于“全球化”的语境时代,但就像建筑师刘家琨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在深度的地方,世界也是一句空话”。“能让人看见的,必然是在现有语境下,利用现有资源做出的与众不同东西”。“国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相对的,你所在的地方可能就是相对于别人眼中的国际,而你认为“国际化”的地方,也可能只是别人具体的地方。
当下的东方也许在西方眼中已经是他们眼里的“国际化”,“东方”这个词代表着位置与场域。它不是一个形式的表象,而是这个场域在地的气息、气质、人文、感知等等。“东方”的意境带来极具渗透力的诗意,缺少诗意的“东方”是没有魂脉的。
“活在其中,方知设计,我希望大家能够活在成都,感受这里在地的建筑与设计,感受东方精神的在地体现。在我们眼中的‘在地’,在西方眼中便是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