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蓓会客厅第1期 | 梁志天: 我早已习惯接受争议
《戴蓓会客厅》第一期
梁志天:
我早已习惯接受争议
第1期:戴蓓对话梁志天
《戴蓓会客厅》第一期
1957年梁志天出生于香港一个三代同堂的中产家庭。严厉的家教养成了他严谨的做事风格。而从小个性强烈的梁志天也得到了母亲的支持,爱玩天性自由的个性得以保存。童年以建筑师二叔为偶像的他于1975年如愿考入了香港大学建筑系。
和传统观念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的好学生不同,个性独特爱好广泛,常常“不务正业”的梁志天,从小就成为了学校中充满争议的学生。但聪慧、领导天份使他在学生中崭露头角。
1978年梁志天完成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課程,代表香港赴波兰参加国际建筑学生设计比赛,获得多个国际奖项,较早的出国经历为其打开了国际视野的大门。
学生时代就已立志当老板的梁志天,为了解设计公司如何和政府相关部门和甲方合作之道,毕业后的七年中先后进入了香港政府部门当测量师和设计公司的甲方工作。
9年之后的1987年,30岁的梁志天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1997年在一片繁复古典装饰风盛行的香港,梁志天大胆尝试的现代简约风让他的首个样板间项目帝琴湾一炮而红。之后,他跟随香港地产商的脚步来到上海。
法国梧桐掩映中的上海徐汇区安福路168号亦园,是2002年梁志天在中国大陆設立公司的第一站,首个大陆项目东方巴黎的现代简约风格如一股春风吹拂了当年一片古典风的上海滩,也奠定了梁在大陆样板间设计领域的江湖地位。之后从上海出发,梁志天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一路狂飙突进。
2001年与美兆合作推出首套家具设计“一摯”系列、2007年与美国品牌 Hunter Douglas Hospitality合作设计布艺、2008年与丹麦品牌Saga Furs合作推出家居饰品系列、2012年与意大利品牌NEUTRA合作推出首套洁具系列、与英国品牌 Graham & Brown合作推出墙纸系列。在室内设计领域做得顺风顺水的梁志天逐步将领域扩展到了产品设计。
2013年梁志天加入由国际地产企业家约翰‧希契考克斯 (John Hitchcox) 和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合作成立的YOO之明星设计团队,并成为Steve Leung & yoo品牌的创意总监。近十年的时间,梁志天逐步成为了中国设计的国际名片。
名声鹊起,一方面带来了暴涨的声誉和商业市场的成功,同时也引发部分设计圈和媒体人以梁志天为代表的明星设计师宣传现象的大讨论。2014年5月10日,梁志天设计巡回展在深圳启动,这是他巡回展第三个年头。上海设计师叶铮、《设计家》主编许晓东提出质疑,批评设计师过度宣传,并称其为“梁志天现象”。随之,挺梁派与批梁派在网上展开激烈论战。究竟怎样才是一种理性的推广、适度的宣传?从“梁志天现象”谈起,探讨如何拿捏宣传之“度”,为设计师找准品牌定位,塑造品牌形象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激发设计师思考设计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所在。
而此时,50岁之后,公司的接班人问题也成为了梁思考的重要问题。2014年,江河集团入股 SLD,并收购其70%股权,寻找接班人的传闻不断在坊间传出。
同年,梁与邱德光、梁景华、林学明、梁建国、陈耀光、姜峰、戴昆、孙建华、琚宾十位两岸三地年龄跨度从50后-70后的设计十兄弟共同创立中国设计界首个私募基金会“创基金”。
2016年梁志天担任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董事。2017年当选国际室內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IFI)2017 - 2019年度主席。
我问梁志天:
如果有人评价你是商业上特别成功的设计师,你会不舒服吗?
“明星设计师”是否会误导今天年轻人过度关注包装自己而忽视设计本身?
设计与商业是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江河集团入股SLD,并收购其70%股权,这看似是跟随这轮资本大潮的必然选择,背后是否还藏着别的秘密?
有人问我:
为什么要采访梁志天?
作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设计人物,探寻他成功背后的原因是媒体和大众喜好,而我更好奇讨论“梁志天现象”在中国设计发展河流之中的意义,这个时代我们是如何定义成功、如何回看过去、如何想未来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比起梁志天开辟大陆市场的2000年前后,当下中国的室内设计已开始走向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大批优秀的本土设计师日益崛起,此刻反思走过的设计之路,是媒体人对业界应有的态度。
人们借助语言沟通交流,
借助语言传递的信息构筑我们身边的世界,
包装自己,抵达他人。
人类可以搭乘太空船去达到月球,
却没办法看穿每个人心里的宇宙。
我们说,也听别人说,信息从不稀缺,
但真实和真心却无可避免得越来越稀缺。
我们试图剥离由语言和标签构筑的误会,
呈现一个更趋近于真实的TA们。
Nothing But Storytelling
纪录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人
---------戴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