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外热内冷?消费者仍在观望
“扫地机器人像个傻白甜一样,只会说‘我被卡住啦’‘我被卡住啦’,地垫都过不去,使用感不是很好。”购买了某个品牌的扫地机器人之后,杨女士这样形容。虽然,互联网上不乏对扫地机这一智能单品漏扫、重复、不能回冲等问题的诟病,但这也才侧面反映出了以扫地机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记者就杨女士提到的某款扫地机不能过地垫的问题询问了该品牌的客服人员,客服表示,该款产品确实不具备过地垫功能,但是另一升级款因为配有常用于无人机定位系统的OTS导航技术和常用于手机人脸识别和体感游戏的TOF障碍物空间传感器,可以识别地垫,智能感应能力更强。
然而,于消费者而言,无论是OTS还是TOF,非专业人士听起来都会一头雾水,此时,亲身使用体验则成为了消费者判断某款智能家居产品非好即坏的直接依据。
技术是不断衍进的,其节奏之快,远远大于消费者更新家居的速度,因此,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认知会滞后于产品的更迭,加之用户期待的是颠覆的黑科技,是彻底改变家庭生活场景的新发明、新创造,而现有的单单实现联网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几个智能模块的家电,这种微创新似乎还远远没有达到消费者对于智慧生活的想象。
在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秘书长周军看来,现今,智能家居行业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消费者如何去认可产品的价值。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智能家居的风口已经涌现了众多玩家。
近日,宜家宣布投资一个全新的“宜家家居智能(IkeaHomesmart)”业务部门,负责目前快速增长的智能设备组合的端到端业务,推动宜家系列产品的数字化转型。以配电、工业和制造为主的施耐德电气也于近日发布了全新的无线智能家居系统。前不久落幕的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更是汇聚了平台运营商、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硬件企业等数百家国内外品牌,涵盖物联网 (IoT)、人工智能 (AI)、智慧家居、智慧社区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家居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对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而言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设备出货量较2017年增长显著。据统计,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65.3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从市场渗透率来看,中国仅为4.9%,远低于美国、挪威等的30%以上渗透率。
目前,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正在逐渐形成的几股势力包括: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以格力、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传统电器厂商;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此外,还有以京东、苏宁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主推智能家居概念的初创公司等。
在这其中,头部厂商优势明显。上述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前五位的厂商占有近半数的市场份额。其中小米依靠其打造的生态链位列第一;海尔和美的作为智能化布局的传统家电企业分列第二、三位;阿里通过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盒子两个主要产品及自身渠道优势位列第四;百度入局较晚,但通过智能音箱这一爆款产品,仅三个季度便跻身前五。
周军告诉记者,家电企业其实是最早一批涉足智能家居的,家电企业竞争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呈白热化,而且连续多年家电的增长量都不是很高,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智能化的互联,让自己的家电组合能成套出售,同时激发出生态边缘的力量,即开发出更多的场景,接进更多相关的设备。
目前家电企业布局智能家居,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完成传统家电的升级改造,二是由于智能化是一个生态概念,这就要求所有的家电厂家都要完成智能化升级,连接成为智能化的生态企业。
将智能家居视为新的增长点的还有手机厂商。周军认为,在智能手机的增量市场慢慢下降的情况下,手机厂家希望找到下一个类手机这样的IoT(物联网)产品带动手机的销售、用户的增长,因此当手机厂商在布局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的时候,中间总会有手机的痕迹,例如预装在手机里的智能家居的APP等。再者,IoT的设备能够把用户的数据实时传送出来,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群画像,增加用户的粘度。
同样地还有互联网平台,在流量红利触及天花板的当下,互联网企业也在寻求其他的流量入口。以阿里体系为例,周军认为,阿里入局智能家居,除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具备自己的云能力,那么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则需要收集很多硬件设备的数据信息,打造生态,而智能家居是目前最先落地的应用。
外冷内热的现状
在施耐德电气深圳研发中心副总裁马思韬看来,智能无非就是传感,即感知、传递,然后进行分析,分析之后做决策,决策之后去表现、去执行的过程。“以前这些过程都是由人自己来完成,我们讲的智能概念就是把原来人要干的事情,用技术的手段来完成,解放人。”
诚然,扫地机、智能门锁、智能插座这些爆款产品已经为消费者带来了“智能”的便利,而现今各类产品正逐步走向场景联动。
马思韬表示,原来的智能单品确实能够在某一个场景里面去满足一些要求,“我们不能否认智能单品带来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要更进一步地考虑人在家居里面需要什么:一是我希望我的家能够随心所欲,二是替我分担某一种担忧,在这个基础上,不可否认全屋的智能是一个我们想追求的终极方向”。
全屋智能下,单个产品“智能孤岛”的现象如何解决?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不是意味着将来要放弃单品智能家居的组合,变成某一品牌的一整套打包购买?
马思韬认为,协同方面的技术壁垒正逐步缩小,因为不管是ZigBee(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还是wifi、蓝牙,各大厂商连接的协议都在努力地完善成熟度。“现在的壁垒主要还是在生态上面,大家怎么去协同,才能在互联互通所产生的数据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来提供一个全屋、全场景的智能方案。”
正如杭州雅观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薛国栋在公开演讲中所阐述的,现在很难有一个用户家里面所有的东西都用一个品牌。罗格朗中国战略市场总监王凤也曾公开表示,全屋智能的发展会非常漫长。在这其中需要不同厂家的产品和设备进行集成、联动,即便是ZigBee走到今天,各个厂家之间协议的还没有真正做到互联互通。
目前以雅观科技为例的运营平台正在做的,就是把不同的智能家居品牌厂商的产品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为用户服务的场景,再通过这样的场景把用户吃、穿、住、行和他所需要的社区内部、外部的服务对接起来,将硬件和软件连接贯通。
行业内部,企业间摩拳擦掌,在风口处加紧布局,然而从外部来看,智能家居还未深入老百姓,市场还未感知到。中低端产品虽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对于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等较高端的应用,消费者仍持观望态度。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