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时代,如何设计生活
2019年10月26日,由苏州国际设计周策划、邀请并主办的年度主题论坛“加速时代的生活设计”,在主会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论坛区成功举办。
作为受邀演讲嘉宾,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作彧先生首先开场,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步调越来越快?》为题,从「为什么时间不够用?」这一现代生活的普遍焦虑出发,以深入浅出的理论视角递进,为观众剖析了近代社会时间结构发生剧烈转变的原因。通过简要回顾前现代以来的人类社会历史,他指出,生活步调加快并不是个人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而是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兴起等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的「社会时间」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不再依照农业社会的「共享时间」进行劳动,而是必须要遵守一个他者所规定好的「工作时间」制度完成生产。来不及、匆匆忙忙、时间不够用——全因时间不再属于我们自己,时间成了人们「必须去配合的枷锁」。
▲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郑作彧先生
「节省时间」是人们变忙另一个原因。这一听上去看似矛盾的结论,却是事实。节省时间的技术不断发展,当人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来做一件事,便会因此留出时间来做更多的事,因而陷入一种循环。郑作彧教授鼓励观众用「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解这种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集体现象,并结合对个人生活目标的思考,辩证理解「社会加速」这一当代现实。
▲ 生活方式研究者 资深媒体人 殷智贤女士
生活方式研究者、资深媒体人殷智贤女士接续郑教授的发言,以《认识中国美学的现代潜力》为题,介绍了中国美学启发当代设计的若干理念,回应了如何在加速时代保持对美的觉知力这一问题。发言指出,中国美学有其自身的哲学理念、审美标准,并由此产生出的独具特点的生活方式和器物创造。接续并弘扬这一传承,对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升级的进程和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面临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包围,AI、基因技术将快速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未来已来,新时代经济之下,中国现代设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此阶段,应积极挖掘包括向内关照的思维方式、与大地亲和的文明基因、审美的时间性理念、自然主义思维的工艺等优秀中国美学潜力。这些有别于西方现代设计的价值或思想,或可为中国设计找到崭新而独特的发展道路,也有机会给未来世界提供来自中国的答案。
▲ 牛津大学经济地理学博士 王晓阳先生
第三位讲者牛津大学经济地理学博士王晓阳先生,以《面向2020年代的大苏州都市圈:建设全球城市-区域中的节点城市》为题,对苏州这座中国「最强地级市」的发展定位发表见解。他表示,处于上海「大都市阴影区」下的苏州市是一座「世界地图上看不见的特大城市」。随着沪苏同城化、上海2035规划、流空间时代的到来,苏州迫切需要在「多尺度空间」下思考并进行大都市圈建设。
第一,在全球层面,苏州应充分利用上海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提升苏州的全球化水平,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金融网络。
第二,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看,苏州应自身做大做强,适当保持与上海、南京的距离,加强与苏北、安徽之间的产业联系,未来加大与国内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联系,将苏州打造成为真正的「国家中心城市」。
第三,从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看,区域空间一体化尽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资本、知识(人才)和商品的流动,但往往带来的是「内部的发展不均衡和沟壑过大」,理性认识长三角区域空间一体化,对苏州未来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第四,从苏州本地都市圈层面看,迅速的城市化带来了中心城区的扩展、卫星城和中小城市的崛起,通过现代的通讯技术和交通系统,位置临近的几个城市组成一个网络(都市圈)。在这种新的城市地理格局下,苏州应加强中心城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之间的联系,建设更加有机联动的大苏州都市圈。
最后,王晓阳博士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普遍互联的计算机能力、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一些城市例如深圳,依靠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型产业、高校输入共享和深层供应链联系以及日益增强的知识流、信息溢出而得到高效发展。苏州在未来发展先进制造业及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或可参考类似的经验。
▲ 饮食旅游生活作家、策展人欧阳应霁受邀主持
演讲后,饮食旅游生活作家、策展人欧阳应霁受邀主持,4位嘉宾进行了轻松的座谈对话,并邀请现场观众参与互动提问,内容充实,整场活动在充满思考与交流乐趣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