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http://www.jiaju82.com 2020年02月03日09:52 家居装修资讯 

最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大家都是比较担心的,很多的市民在买口罩的同时也会考虑购买,其他的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比如双黄连口服液。但是对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购买,很多朋友们也在质疑吃了是否管用,建议大家在购买之前还是要谨慎,那么吃了双黄连真的管用吗?我们来听一下专家的分析。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一、吃了双黄连真的管用吗?

1月30日,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随后,抢购双黄连的信息和图片一夜刷屏,很多市民甚至当晚就排起了长队,网上各类牌子双黄连口服液也一夜脱销。双黄连对抵抗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真的有效吗?2月1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我省知名中医诊疗专家,专家表示“谨慎使用,切勿盲从”。

据省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胡仕祥介绍,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芪三味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表表里双解的功效,从中医理论来说,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均具有抗病毒作用,如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七叶、黄芪、连翘等,此次疫情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中医诊断为“疫病”。他表示,“中医需要辨证施治,很多清热解表的中成药如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均能抑制病毒生长,但健康人群并不能随意服用。”

长期从事肿瘤中医临床诊疗与研究的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刘怀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该项研究是在体外进行,并非真实的人体,所以不宜过早下结论。“证明一种药物真实有效,至少要经过动物实验、一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试验、三期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就目前来讲,该项研究处在即将开展临床试验的阶段。“因此,目前没有足够证据可以说明它的有效性。”刘怀民说。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其次,公众要搞明白“预防”和“抑制”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将所谓体外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药物盲目搬到人体疾病预防上是不严谨的。”他说道,“预防”更加讲求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筑好自身防线;“抑制”是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将重点放到抑制甚至杀灭病毒是方向性的偏移,要知道病毒是可以产生变异的。”

第三,双黄连口服液是清热解毒的药物,人体长期服用是会苦寒伤正、损伤阳气、败坏胃气的,尤其是体弱多病、畏寒怕冷、老人小孩等人群更加不妥。刘怀民建议,一定要结合环境地理及自身体质,辨证用药,合理防护,一旦使用那些药物出现不适,要及时停药。

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症状上来看,舌苔厚腻偏黄,初期是湿热证型,湿重于热。“属于中医上讲的季节性疾病,脾运不足,运化水湿的功能不足,导致体内湿邪较重,同时肺气亢进,患上呼吸道传染疾病。”胡仕祥介绍,早期治疗主要是清热利湿,以利湿为主,同时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药方,中西医结合能够促进治愈率的提高。“目前我省已发布相关预防的中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药方进行服用。”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二、面对疫情家庭如何进行预防?

面对疫情,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限制饮酒,不滥用药品,尽量保持生理上的稳定性,不做损害机体免疫力的事情。

此次疫情发生正值假期,疫情打断了很多人的计划,由此产生了挫折感,被迫在家还会让人感到无奈、空虚,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比如,和远方的家人朋友通过网络聊天,彼此给予支持,或做一份室内的活动清单,把因为之前太忙而没有完成的事情做一做,家庭大扫除、厨艺秀、亲子游戏、室内运动会都是不错的选择。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三、家居如何进行消毒?

1、蒸煮消毒:蒸煮能使细菌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大多数病原体经过15~30分钟的蒸煮均可死亡。此法适用于宝宝的餐具、奶瓶及其玩具等。

2、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的空间约用3毫升食醋,放于容器内,加适量水,文火慢蒸,使空气中有较浓的酸味即可。

3、冲洗消毒:将含氯等消毒剂稀释,冲洗地板、宠物或禽畜的窝等。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4、喷雾消毒:将含氯等消毒剂稀释水,装塑料喷壶进行对需消毒的地方喷雾。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确实是很强的,但是相信大家只要做好自身的预防工作,避免去一些公共场所,很快疫情就能够得到控制。以上就是关于吃了双黄连真的管用吗的相关介绍,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聚众去抢购双黄连,不然的话反而会造成再次交叉感染,增加疫情传染的几率。

原文网址: 市民排队购双黄连,吃了真的管用吗?专家劝诫要谨慎选购 http://www.jiaju82.com/news-view-id-68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