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专栏|群“狼”环伺 焉能安坐其中?——关于中国木塑产业发展的再思考
国家发改委今天公布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框架性地列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八个领域,如果不发生太出人意外的变化,相信这八个领域就是“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产业发展的主干。那么,木塑产业能干什么呢?
说句实话,木塑复合材料(WPC)在中国进入商业化推广以来,兜兜转转二十余年,一直未出建筑领域的窠臼,若不是因为有人孜孜不倦屡屡上书主管部委获得认可,进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券争夺战意外胜出,以木塑材料这么多年来的实际表现,像“××门窗”一样灰飞烟灭根本不会引起建材界多大的反响。
对于WPC的今日境遇,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剖析。
1. 基因成分。从根源上讲,木塑材料源于美国海军的码头建设,码头铺板一类的材料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建材门类,而且还是粗犷类而非精细类的建材,这个“出身”决定了木塑产业的发展方向,实际也就决定了它在欧美国家的命运。这也是为什么美国SATM体系要把WPC归属于木材委员会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木塑材料只是庞大的建材体系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配角而已。
2. 前期遭遇。实际上木塑材料在国内的发展是“双线并行”——一方面是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对木塑材料材性、机理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来自境外人士对木塑材料的商业性推广。尽管院/校的研究取得了初期成果,但木塑材料的前期商业推广却可谓“一败涂地,铩羽而归”。虽然这表面上只是几个企业的失败案例,却对中国木塑产业的发展质量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3. 竞争对手。作为一个建材门类,木塑材料的可替代性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事物的影响和作用都是相对的,你可以替代别人,别人同样可以替代你。譬如,户外材料的“防腐木”,室内装饰的“石木塑”,家居门类的“×木地板”……还无需说同样名列世界产量第一、可谓铺天盖地的各类传统“人造板”。实事求是说,与之相比,木塑材料在任何一项竞技中都无法占有绝对优势。
4. 技术含量。不管是聚烯烃基的户外铺板,还是聚氯乙烯基的室内饰材;不管是单机挤出的型材,还是包覆共挤的地板;目前木塑复合材料制造中基本没有什么技术秘密可言。最根本的一点,大部分木塑企业不管从主观愿望,还是从客观能力来看,实际上对木塑制造技术的追求实在有限。如果说还有一些,恐怕都是在想如何降低成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进步。
5. 经济效益。遍观世界建材工业格局,大宗产品历来都是“薄利多销”模式,真正利润丰厚的建材产品并不多见。特别是在以“人海战术”见长的中国内地制造业,在原料、技术、工艺、装备等主要环节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价格比拼似乎是唯一武器。对于木塑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出口退税的政策扶持,许多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勒紧裤带的情况下谈进取,的确有点儿强人所难。
不可否认,中国木塑是生物质新材料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作品。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从赤手空拳到独占鳌头,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木塑大国。从1998年不到1万吨的体量,到2012年一举超越美国。截止到2019年底,产量已达32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木塑总量的2/3,其总产/销量、出口总量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木塑业界领头羊。但是,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木塑行业存在的问题,木塑当家人应该最为清楚——我们在业界坐大,更多地是因为对手“不思进取”;我们的市场占有,主要是因为价格低廉;我们的产量年年递增,说来说去还是“Decking”……这个怪圈何时能够突破?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先天基因局限,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制约,不管是行业赖以成长的户外地板,还是后来居上的装饰材料,WPC的活动范围基本就没有离开过建材领域。2017年以后,木塑材料进入了国家部委《绿色建材目录》,许多企业更是以此为温床,企图安享“绿色之梦”。可是,作为一种半成品式的材料,既不可能全面进军终端市场,又不愿意担任单纯材料厂家的角色。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势,使得高技术木塑企业必然要从利润低薄的建材领域另谋生路,用其所长拓宽生路,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大多数企业,却还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踩在自己脚下的地板是不是哪天会突然坍塌?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篇来自美国的专业报道——《WPC&SPC推动LVT销售》,作者是Kacey Perinelli——
Mohawk产品管理副总裁Ed Sanchez解释说:“制造业的新投资主要集中在SPC上。我已经和许多投资SPC的工厂/制造商谈过,其中部分是由于经销商和消费者推动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因为SPC产品有较好的磨损和凹痕保护。”他预计SPC最终将超过WPC,但表示时间尚不确定。“我们坚信SPC将超过WPC。”MSI总裁Raj Shah指出。“与WPC相比,原材料最终成本更低,产品具有更好的技术性能。我们的观察结果是:所有新工厂、机器甚至SKUs都是由SPC制造的。”他补充道,如今市场上的许多WPC产品都是传统产品。Metroflor公司总裁Russ Rogg指出,由于SPC不太成熟,但仍在增长,预计其增长速度将高于WPC。不过,尽管如此,SPC产品的外观越来越好,而且通常比WPC产品便宜。他补充道:“我们认为,SPC在入门级终端具有价值,这主要是由价格决定的,而且在商业应用中,SPC密度的增加可以提供一定的优势,因为它与抗冲击或抗压痕性能有关。”这应该是距离木塑行业最近的竞争状况——几乎是贴身肉搏!
但是,木塑产业面对的仅仅是“SPC”吗?凭心而论,在整个建材领域,在类似场景项目的争夺中,除了防腐木稍落下风,纤维板、刨花板、指接材、重组竹、细木工板、中密度板,乃至所谓的“竹木纤维板”,哪个不是摩拳擦掌霸气侧漏?有些企业甚至凭着薄薄的几张板,就敢提出建设“家装产业园”,声称“家装新物种,开启新时代”。而名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的木塑材料反而缄默不语,好似淑女一般。笔者最近问一个口沫四溅的说客:你说×××状若天仙,它登上了哪个部委的目录?这个人转而尴尬,立即王顾左右而言它了。
我们都知道,生物质复合材料是国家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木塑复合材料是其最重要的先导部队。这类材料的特色和优势是:1.保持了生物质材料原生态特性;2.具有鲜明的再加工和高技术特征;3.大多数产品具备功能性特点;4.具有广泛的材料替代作用;5.最具原生态性质的环保合成材料。进入制造领域,生物质复合材料最大的优点是:1.可塑性——几乎可以制造任何规格形状的产品;2.再生性——其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循环往复;3.经济性——与单纯树脂材料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具备这么好的先天条件,木塑材料就只配拿来做地板,终其一生都混在“建”字系统吗?
我想,大概率有人会说:木塑不做地板,你说它还能做什么呢?大约在12年前,木塑专委会的团队就开发出了PP基木塑材料,至今能够掌握此技术者寥寥无几。大约10年前,我们又引进了“超临界植物纤维塑化技术”,依然是和者盖寡。大约8年前,木塑专委会的团队研发出“功能性生物活性治污填料”,基本是无人跟进。大约6年前,与木塑专委会长期合作的科研团队研发出“生物质碳基材料”,至今已经发展成为“生物质碳氧基材料(碳海绵)系列”,成为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大杀器。当然,还有更具“杀伤力”的新制式木塑“武器”,等到某天石破天惊。
回首22年前,木塑复合材料落地华夏,不一样的一穷二白,依靠“小米加步枪”,我们走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今天,我们虽然自诩为“鸟枪换炮”,然而时过境迁,“先手”不再——围绕建材市场的争夺,又何止一个两个“SPC”?依笔者之见,中国木塑产业要争取到发展先机,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立足优质产品,不惧攻防转换,坚决守住固有地盘;
2.尽可能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几艘中国木塑航母;
3.发展新技术,创新新产品,重塑木塑产业形象;
4.跨界/跨线发展,不把木塑材料禁锢在传统领域;
5.借力发力借子打子,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和勇气。
今年年初,某单位申报木塑项目的国家奖项,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这就足以让我们警醒——如果依旧把眼睛盯住Decking,说一些不咸不淡隔靴搔痒的“正确的废话”,不出三年,木塑项目必定跌出国家鼓励项目行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木塑涅槃,正当其时。如果我们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那就只能永远挣扎在建材大潮的起起落落之中。我不相信——努力拼搏二十余年,这就是中国木塑产业的宿命?